图片
2025大吉
NEW YEAR
图片
图片
图片
真正的功夫修炼,不仅需要外在的努力,更需要内在的领悟。只有将“求”与“悟”结合起来,才能达到功夫的至臻境界。无论是学习、工作还是生活,在勤奋努力的同时,更要注重内心的觉醒和领悟!
图片
关注武宗
学
天下武功
图片
图片
武派经 通文武理略·成一代宗擘
图片
图片
以武学打开世界·智者不匹夫 武者无懦夫
《九要论》,据说还是宋代大英雄岳飞写的,当然了,这可能是后人托名,能跟岳飞扯上关系,可见它在当时的地位有多重要。真正让它重见天日的是清朝末年,一位叫郑獬浦的先生,他把它公开出来,那可是轰动了整个武林界。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概括起来就9个字:“理气三尖,四梢五行六合七进,身法步法”。《九要论》确实讲武功,但它更像是一部用武术语言写的哲学书。它开篇就谈理和气,这在明清时期,可是中国哲学的大热门话题。这里的“理”你可以理解为事物运行的规律、道理,“气”就是生命力。它强调,要通过格物致知来认识武术。啥叫格物致知?简单说就是多观察,多实践,多思考,才能获得真知。这跟我们现在说的实践出真知一个道理,而且它还特别强调知行合一,光懂理论不行,得练,怎么练?后面会讲到“三节顺遂,四梢齐整,内外六合”这些具体方法,都是为了让身体达到最佳状态。这部《九要论》到底有多厉害呢?这么说吧,它简直就是武林界的万金油,或者说是武林界的通用说明书。形意拳的高手们把它奉为圭臬,认为这就是他们拳法的精髓;太极拳里的赵堡派、陈氏太极拳也把它当成自家的宝贝。不光是这两家,像少林拳、查拳、八极拳等等,很多传统名拳的理论著作里都大量引用《九要论》的经典说法,这说明啥?说明它的思想太有普适性了,不管你是练哪种拳,都能从中找到指导。好,接下来咱们深入看看《九要论》到底有哪些核心思想。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,就是整体合一。就是说练武不是胳膊腿各干各的,而是要全身协调,内外统一。具体分3层:第一层:形神合一,“形”是外在的动作形态,“神”是内在的精神意志,练武要内外兼修,身心统一,不能光耍花架子,忘了精神。第二层:三节合一,把人体分成三节,头、身、腿是梢,中、手肘、肩也是梢、中。动作时要遵循“梢节动,中节随,根节摧”的规律,让三节瞬间变成一节,发力自然顺畅,不僵不滞。第三层:四梢合一,借用中医的说法,头发、牙齿、舌头、手指尖是四梢,练武发力时要调动全身的气,让四梢也跟着紧张起来。比如怒发冲冠、咬牙切齿,这样能把全身的劲儿瞬间集中到一点,爆发力就出来了。第二个核心思想是动态平衡,这又是咱们老祖宗的智慧。阴阳相生,动静、快慢、上下、左右、内外,这些都是对立统一的。应用到武术里,就是要求你在运动中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,比如上身动了,下盘要跟着;下盘动了,上身要领着;攻守之间也要灵活转换,攻中有守,守中有攻。高手对决往往就在动静之间、毫厘之间决定胜负。《九要论》追求的是一种灵动的境界,达到“不期然而然,莫知之而至”的化境。啥意思?就是说高手过招往往不是刻意为之,而是自然而然,时机一到,动作就出来了,快到你还没反应过来就已经结束了。第三个思想叫因势利导,就是灵活变化。《九要论》里反复强调“势”,这个“势”有两个意思,一是具体的招法,二是当时的形势。所以练武不能死板,要根据实际情况,灵活选择不同的招式和策略。它还借鉴了中医五行学说,提出了五种基本的运动态势:勇猛、曲直、爆发、空灵、伸缩。简单解释一下,心要勇猛,动作要有曲直变化,进攻时要迅猛有爆发力,防守时要沉稳,像水一样空灵,进退要自如,像弹簧一样伸缩。这五种态势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在实战中要审时度势,灵活应变,比如对方刚猛,我就柔化;对方顺,我就粘住他;对方动作急,我也急;对方动作慢,我也慢,总之要随机应变才能立于不败之地。最后一个核心思想是不拘常规,创新发展。武术不是一成不变的,不能死守着老一套。《九要论》鼓励我们要打破门户之见,融会贯通,不能只学一家之言。它追求一种更高的境界,叫做“拳无拳,意无意,无意之中是真意”。这就是说真正的高手已经超越了具体的招式,达到了一种随心所欲、运用自如的境界。就像李小龙创立的截拳道,追求的就是以无形为有形,以无法为有法。《九要论》本身也是这样,它不是简单的复制前人的经验,而是将传统医学、兵法思想等融会贯通,创造性地提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。这体现了中国古代武术理论的一个巨大创新和发展。说了这么多理论,那《九要论》对我们现代练武术有什么用呢?用处可大了。首先,它能指导我们的训练。整体合一的思想可以落实到具体的“八法”上,手、眼、身、步、精神、气,要求我们练拳时全身都要协调配合,形神兼备。动态平衡的思想,可以指导我们掌握虚实相间、动静得当的身法、步伐、招法运用规律。还有它强调循序渐进,不能躐等,也就是不能跳级,要一步一个脚印地练,这些原则对于提高训练效果,避免走弯路都非常有帮助。其次,它能指导我们的实战。技击攻防是武术的本质。《九要论》告诉我们,实战中首先要保证整体合一,身体不能松散,力量不能懈怠,这样才能保证发力顺畅,进攻有效。其次,要做到心、气、力、手、身法、步法协同整合,形成一个完整的战斗系统。同时还要灵活应变,根据对手的情况随时调整策略,因势利导,随机应变。这就像下棋一样,不能只看眼前,要纵观全局,灵活应对。再者,它还能指导我们练习武术套路。现在很多人练武术,为了表演或者健身,但武术的根源还是在技击,所以即使是练套路,也要体现出一定的攻防含义。《九要论》的思想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套路的动作意图,做到以形传神,身械合一,形神兼备。比如套路中的很多动作,都遵循欲上先下、欲左先右、欲快先慢、动静相间的规律,练习的时候,要想象面前有对手,“面前无人当有人”,这样把套路练得更生动,更有力量。同时,要注意身形、拧身、走转、跳跃,模拟真实的攻防态势。从更宏观的角度看,《九要论》对于整个武术理论的发展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。想想看,历史上有多少优秀的武术理论著作,像汉代的《手搏六篇》、隋代的《马槊谱》,还有近代程廷华修订的《三十八式拳谱》等等,现在都很难见到全貌了。随着这些传统理论精华的遗失,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,就成了无源之水。而《九要论》的出现,正好弥补了这一缺憾。它继承了古代武术的优秀传统,又为后来的武术理论发展奠定了基础,可以说是构建现代武术理论体系的一块重要基石。现在武术越来越强调科学化,但怎么科学化?很多人可能会想到西方体育那一套,比如数据分析、量化指标等等,这当然有一定道理,但武术的科学化不能完全照搬西方模式。《九要论》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,那就是人文社会科学化。它提醒我们,武术不仅仅是身体的运动,更是一种文化,一种哲学。它的科学化应该是在自然科学、社会科学方法和人文科学精神的共同指引下,对武术进行合理的阐释和应用。也就是说,我们要解放思想,不能只盯着数据和表格,更要关注武术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,这才是真正的科学化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智慧优配最新消息官网,现货配资门户,中国前十股票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