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价军购换来的却是无尽的等待与性能质疑,台湾当局的“倚美谋独”梦正被现实狠狠敲醒。
台湾当局于2019年与美国签署了价值80亿美元的66架F-16V Block70战机采购协议,原定于2026年完成全部交付。 然而根据台湾立法机构预算中心报告,截至2025年6月底,所采购的66架新式战机仅出厂2架。
这场被台当局寄予厚望的军购案正陷入严重延迟的困境。 2025年交货可能仅有“个位数”,远未达到原计划中2025年及2026年各出厂26架和38架的进度。
美方对交付延迟给出了多种解释。 疫情成为最初的借口,美国声称疫情导致次级合约商无法如期递交零组件,影响了生产进度。
随后又出现了新的解释理由。 美媒披露,负责组装的洛克希德·马丁公司除了面临疫情影响外,还遭遇了“技术问题”。
美国空军发布声明,首度点出F-16V存在“开发技术的复杂问题”,但未详述具体内情。 美国国务院和国防部接到空军的通知后,立即联系了洛马公司,并派人与公司主管开会。
产能分配也是问题。台湾前空军“副司令”张延廷指出,纵观全球F-16V市场规模庞大,包括荷兰、巴林及挪威均有采购。
加上援助方必须补足即将援助乌克兰的若干架F-16战机,这些因素都造成了战机周转失灵。
台行政机构于2019年度提出新式战机采购特别预算,计划向美国采购F-16V战机66架与相关系统、装备等项目。
总经费高达新台币2467亿余元,办理期程为2020至2026年度。
特别预算执行情况令人担忧。 截至2024年底累计预算数1644亿余元,累计执行数1232亿余元,执行率仅74.98%。
且预算结转数高达411亿余元,形同2024年预算数452亿余元中,逾9成均需结转下期支用。
最引人诟病的是,即便交机严重延期,台当局仍依特别预算规划的进度支付,并未调整金额与付款时程,且合约中没有“违约条款”。
国民党“立委”郑丽文质疑:“所以台湾是被当成提款机吗? 一般的商务契约不履行都有赔偿条款,上百亿的军售怎么会没有? ”
岛内亲绿媒体曾大肆炒作F-16V的战力,三立新闻网甚至声称这批F-16V战斗机功能最齐全,航电与战斗能力都足以跟大陆歼-20抗衡。
台媒称,F-16V的相控阵雷达跟F-35是同一款,是宙斯盾系统的相控阵雷达缩小版,能在空中多方锁定隐形战机。
有台湾记者甚至宣称:“如果以缠斗来说,F-16V不见得会屈居(歼-20)下风”。
大陆军事专家指出,这些说法夸大其词,缺乏基本常识。 AN/APG-83雷达是美军AN/APG-80雷达的简化版,和美军F-35战机的雷达性能有很大差距,根本谈不上什么宙斯盾雷达缩小版。
F-16V作为传统四代机,并不具备隐形战机性能,无论再怎么进行升级改造,其气动布局也不可能达到第五代隐形战斗机的水平。
从综合性能看,F-16V连解放军已经列装的歼-10C都比不了,更不用说具有代差优势的隐形战机歼-20了。
军事专家分析了F-16V在台海的真实作战前景。 同歼-20进行空中抗衡时,F-16V的雷达反射特征明显,必然沦为被对手首先发现的目标。
实战中,F-16V根本没有与五代机近身缠斗的机会。 F-16V的对空对海攻击能力也没有什么突破性提高。
无论是“鱼叉”反舰导弹,还是所谓的美制攻击弹药,射程都相对有限,无法实现防空火力圈外打击。
解放军经过多年的发展,已经牢牢掌握了台海制空权,F-16V在战时只有两种命运——要么被摧毁在地面上,要么一起飞就会被发现、锁定、击落。
岛内媒体也承认,即使将高速公路作为临时跑道,这种行动最多也只能是零星的,无法改变整体战局。
美国对台军售有着自己的战略算计。对美国军火商而言,台湾是块不折不扣的肥肉。
通过与装备捆绑在一起的训练、培训与后勤等一揽子手段,美国形成一种“路径依赖”,使台湾当局被迫依赖美国。
美国也有其顾虑与局限。 美国根本不可能对台出售F-35,一方面不相信台湾当局有能力对抗统一,担心F-35的秘密会暴露给中国。
另一方面担心F-35的隐形涂层、传感器和软件等核心技术被窃取或复制给大陆。
特朗普政府的态度也值得关注。特朗普近期否决了一份4亿美元对台军援的项目。
显示出他对台湾兴趣寥寥,奉行更具“交易性质”的外交政策,不支持无偿供武。
台立法机构预算报告显示,截至2025年6月底,采购的66架F-16V中仅出厂2架,64架后续战机能否在剩余一年半内全数出厂“恐不无疑虑”。
美军工巨头洛克希德·马丁公司面临多重生产瓶颈,包括疫情导致的供应链中断、技术集成复杂化以及多个国际买家的订单挤压。
台湾当局不仅接受了延迟交付,还继续按原定时间表支付款项,合约中甚至没有违约条款。
国民党“立委”马文君痛斥台当局任由美方收钱不交货,大玩两面派手法。
智慧优配最新消息官网,现货配资门户,中国前十股票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