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陕西宝鸡市凤翔区六营村,乡亲们敞开院门,坐在小板凳上专心雕刻。阳光下,一个个泥塑坯体在地上铺开,等待晒干。
“现在气温高,是赶制坯体的好时候。”在六营村的凤翔泥塑传习所,90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胡锦伟介绍。
六营村生产泥塑的历史可追溯到600多年前,如今这里是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——凤翔泥塑的主产地,村里几乎人人会捏泥塑。近年来,通过多方合力,曾经的“泥玩具”正成为带动乡亲们致富的“金娃娃”。
2018年,胡锦伟从天津理工大学产品设计专业毕业。“泥塑不仅是传统手艺,还蕴藏着文化价值和市场潜力。”胡锦伟说,他决心用所学的设计知识,推动泥塑与现代生活融合。
创新,成为胡锦伟激活老手艺的关键。他虚心向村里的老师傅请教,也常与其他青年同行交流探讨。为了进一步激发老手艺的市场活力,在相关部门引导支持下,通过“公司+合作社+农户”模式,胡锦伟将村里分散的手艺人组织起来,统一培训。目前,六营村有200多户、上千人从事泥塑产业,年产值超过4000万元,泥塑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“依托泥塑特色,我们聚力打造非遗民俗村,‘非遗+文旅’拓宽发展新路子。”六营村党支部书记廖卫军介绍。
《 人民日报 》( 2025年08月14日 10 版)
智慧优配最新消息官网,现货配资门户,中国前十股票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